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07
梁中秀(左一)正在给学员讲解作品 资料图
在平遥县梁中秀非遗传承基地漆艺展览展示馆内,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于4月2日清晨悄然开启。晨光透过落地窗,轻柔地洒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漆画上,光影交织间,历史与现代仿佛在此刻相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梁中秀,这位山西平遥的骄傲之子,引领着一众满怀期待的师生,缓缓揭开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那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梁中秀轻抚漆器纹饰,缓缓道出其中玄机:“推光漆器是艺人巧思与时光共酿的艺术品,其魂在于精巧的构思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说着,他指尖掠过展厅里的一幅漆画屏风,深情地讲述起新作《雄襟万里》的创作历程。
“2024年,我前往山海关与长城老龙头采风,那壮阔的景象直击心灵,当场便决定要创作一幅以长城为主题的漆艺作品。”梁中秀微微俯身,指着漆屏,眼中满是回忆的热忱,“采风返回平遥后不久,我就开启了《雄襟万里》的构思与设计。为了重现长城的雄浑与磅礴,我选用平遥漆艺中堆古与沥银、擦银相结合的工艺,让砖石纹理与岁月质感尽显无遗;在表现山脉与花木时,则采用泥金、贴金工艺,依据光影精心搭配比例,使得画面更加柔美,立体效果更为突出。这件作品是在弟子梁晓明、乔信、胡泳强的协助下完成的。”
梁中秀指着画作介绍道:“经过半年的精心雕琢、反复探索与不断完善,如今近观这幅作品,蜿蜒曲折的城墙仿若触手可及,砖石上的斑驳痕迹清晰可辨;远眺时,若隐若现的烽火台在光影交错中透着神秘与悠远,能引领观者穿越时空隧道,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城的雄浑壮阔与磅礴气势。”
谈及推光漆器的精髓,梁中秀目光深邃,语气庄重:“这绝非普通工艺品,是艺人们心血与巧思交织的结晶,灵魂在于精巧构思与深厚文化底蕴,每道工序都饱含匠心。流光溢彩的背后,藏着精细工艺。木胎塑形,是赋予漆器雏形的基础,需匠人精准拿捏形态;灰胎裱布挂灰打磨,为后续工序筑牢根基,让漆面平整顺滑;髹漆与打磨推光,一次次涂抹与研磨,方能让漆器绽放温润光泽;饰以精美图案文饰,更要注入文化元素与地域特色,使之承载千年古韵。髹漆后需手掌反复揉推漆面,直至有温润如玉的美感,如此,才能让承载千年历史的漆艺焕发时代的勃勃生机。”
在弥漫漆香的工作室,时光仿若静止,梁中秀回溯漆器历史:“它源起春秋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汉代工艺成熟,开启了新的篇章;明清时期随晋商走南闯北,声名远扬,融入各地风情;民国初期,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描金彩绘、堆古罩漆、三金三彩、沥金沥银等技艺成形,迈向新的高峰。”身后非遗牌匾与奖杯,铭刻传承荣耀,那是一代代艺人努力的见证。
1972年,梁中秀投身于平遥推光漆艺设计制作,尊师重道,从艺五十年来,于静好岁月中以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段,不断拓展和充实平遥推光漆艺,打破传统局限,实现了从民间工艺品到高端艺术品的嬗变。他推进了平遥推光漆器创作的历史性进步,拓宽了平遥漆艺的表现领域。漆画作品《山西风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其细腻笔触勾勒出三晋大地的壮美……近年来,他更是不遗余力为平遥推光漆器专业镇的建设献计献策,专注人才培养、注重精品设计,并建设了平遥中秀漆艺文化研制基地,为平遥推光漆器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引领着平遥漆艺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
平遥推光漆器兼具实用美学,从精巧的首饰盒到典雅的家具,防潮耐热、美观耐用,完美融入日常生活。作为非遗珍宝,承载着历史记忆,它宛如一位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往昔岁月。梁中秀语重心长地叮嘱:“年轻人学这门技艺要坚守,要珍视传统,立足现代创新,秉持工匠精神,让手艺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在这漆香四溢的非遗基地,每一次推光都是与时光对话,每一道金线都续写着平遥推光漆器传奇。艺人手中的工具宛如时光的刻刀,镌刻着历史、雕琢着未来。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