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科技为设施农业按下“加速键”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09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咱园区里的作物,那可都是在科技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近日,记者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放眼望去,园区内,柔性温室区气象站屹立田间,实时监测着气象数据;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类蔬果长势喜人,一幅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化田园画卷徐徐展开。据项目负责人杨宇豪介绍,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是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标杆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55亩,总投资达1.2亿元,分A、B、C三区。项目自2020年4月开工,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今,这里不仅是种植户们实现梦想的“田园”,更是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

走进园区,科技元素随处可见。在园区信息化中控室,工作人员通过电脑便能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的各项数据,实现了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杨宇豪说:“通过物联网系统,我们能精准知晓每株作物的需求,灌溉、施肥更科学,不仅节约资源,产量和品质也大幅提升。”同时,园区还配建了博士(专家)工作站、冷库、净菜加工车间、农机库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

走进18号棚内,只见一垄垄番茄植株排列得整整齐齐,杨宇豪蹲下身子,轻轻拨弄着番茄苗,说道:“就拿这底肥来说,我们用的是蚯蚓粪,这可是提升地力的‘秘密武器’。以前传统施肥方式效果一般,现在用了蚯蚓粪,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都大大改善,为番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根基。”谈及艺机一体化操作技术,杨宇豪难掩兴奋之情:“以前人工撒肥又慢又不均匀,现在机械化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而且我们采用机械化定植机定植,一台机器配上2个人,每小时就能定植1.2亩,是人工栽苗效率的5倍还多。”杨宇豪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现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杨宇豪接着介绍:“除了这些,水肥一体化技术让作物‘喝’得精准、‘吃’得科学。通过精准控制,每一株作物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养分和水分,既不浪费,又能保证最佳的生长状态。环境智能管控技术就像给大棚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时刻根据生长需求,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营造出最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此外,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从源头预防,多管齐下,保障了作物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种出的产品更绿色、更安全、品质也更高。”

据悉,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已吸引山西农业大学及多家省内农业企业入驻。在这里,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试验,探索农业技术新突破;开展南果北种、中药材种苗繁育以及蔬菜瓜果类种植实操,不断拓展农业种植边界。在这里,园区运用多样化农业设施,引入先进设备技术,全力试种高附加值农业新品种。通过发挥平台集聚创新要素的功能,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引领山西农业踏上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记者 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