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昔阳

“大棚经济”鼓起群众“钱袋子”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11

近年来,昔阳县东冶头镇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把特色果蔬种植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使特色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走进东冶头镇东冶头村蔬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湿润的泥土夹杂着西红柿秧苗散发的独特芬芳扑面而来,层层叠叠的绿叶下面,一串串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西红柿从藤蔓中垂挂下来,甚是喜人,种植户们正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一派丰收景象。

“我家4个蔬菜大棚种的都是西红柿,这几天已经陆续成熟上市。现在市场批发价每斤3.5元,一个棚能产4万斤左右,两茬西红柿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种植户温杰说。

东冶头村自2019年开始,借助靠近339国道交通便利的优势,新建高标准大棚20余座,大力发展“大棚经济”。近几年,逐步实现日光温室从小跨度到大跨度,钢架结构从单栋到整体连栋,棚内种植管理从膜下滴灌到智慧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设施环境调温等智能化的转变。此次成熟的西红柿为引进的“普罗旺斯”新品种,采用绿色生态有机种植法,与市场上的普通西红柿相比,口感更好、结果期更长、产量更高、更加绿色健康。

西红柿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移栽、管护到采摘,用工量都非常大,基地平均每年带动务工近100人(次),吸引本村乃至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家里也因此宽裕了不少。“从开始建大棚种西红柿,我就来务工了,一天能挣80多块钱,还不耽误家务活,真是太好了!”村民赵秀瑞说。

近年来,东冶头镇立足区位优势,紧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以蔬菜大棚为主的果蔬产业,种植大棚100余座,把“大棚经济”发展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在巧打季节差、时间差,实现规模和品质双丰收的同时,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