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11
作为山西大学城所在地,晋中有21所驻市高校、34.6万名师生,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近年来,我市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牵引,坚定不移打好“大学牌”,深入实施“双融双创”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项目对接,引导企业与高校“双向奔赴”,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凭借科技创新,企业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在该公司技术中心的一面专利墙上,221项专利熠熠生辉。研发总监王建根指着新一代细纱机介绍:“25000转/分钟的锭速降低15%能耗,转杯纺纱机实现15万转/分钟无接触运转,480锭涤纶假捻变形机900米/分钟纺丝速度刷新行业标准……这些技术已为江苏、湖北等地的‘灯塔工厂’创造效益。”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年均5%的科技研发投入,不仅换来技术突破,更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市场竞争力——其主导产品细纱机长车,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精梳机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专件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高端客户。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企合作。市校协同,对于企业来讲是如虎添翼。”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邓靖介绍,在市委“156”战略举措推动和政校企等多方共同努力下,该公司与上海东华大学联合攻克“自动接头机器人”多机协同技术,解决了纺线断头接头智能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斩获19项中国专利、1项美国专利;与太原科技大学研发的红外光电检测系统实现单锭精准控制;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进行细纱机外观造型设计,提升设备美观性,人机互动更加友好。2023年,与山西大学共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开展智能纺织装备、绿色纺织装备、纺织装备控制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等前沿技术研究,打造校企协同创新的硬核实力。
像这样的校企合作案例在我市比比皆是。
普丽环境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环境催化材料省技术创新中心的低温脱硝催化剂、瓦斯发电高空速脱硝材料、煤气制甲醇高效精脱硫等三项技术成果进行市场转化推广,为企业创收5000余万元;
山西长河天泽合成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矿物质炭黑及废旧轮胎再生技术,通过多项国家认证,产品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山西经纬化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突破碳纤维喷丝头材料涂层技术壁垒,市场占有率超60%……
市校协同专项行动以来,我市支持引导“链主”“链核”企业与市域高职院校合作,建成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5家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其中首批4个、数量全省最多。聚焦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11个、市级校企合作创新平台9个,数量为历年来最高。目前,驻地高校在我市转化科技成果124项,合同金额超1684万元。
从技术攻关到市场应用,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我市正以“大学牌”激活创新全链条,书写着市校协同的“晋中答卷”。
记者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