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深耕有机旱作 逐梦禾下乘凉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14

有机旱地(资料图) 记者 程婧 摄 

春意渐浓,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里,科研人员已着手安排布置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

“今年气候情况复杂,必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全力做好充分应对干旱的准备。”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娟玲时刻提醒着团队成员。

“去年的干旱让我们特别着急,多亏了你们的探墒播种技术,才让玉米出苗率达到九成。今年心里有底,不慌了!”来自榆次区李坊村村民韩明堂提到的这项技术,是王娟玲带领的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创新团队研发的“旱地玉米探墒播种抗旱保苗艺机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利用探墒装置将种子精准地播种到适墒土层,确保种子能发芽生长,尤其在中度、重度干旱年份可以实现无需等雨适时播种,展现出极高的实用价值。

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标杆和窗口,晋中国家农高区始终聚焦有机旱作农业主题,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擦亮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日前,记者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藜麦研究院,入眼便见实验室台面摆满了瓶瓶罐罐,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对繁育的新品种做技术分析测定。经过多年努力,藜麦研究院已经积累了3200份藜麦种质资源,成为全球最大的藜麦种质资源基因库。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宽敞明亮的智慧农场玻璃温室里,蔬果以别样的方式在地面和空中生长。上方光照充足,下方管道密布,物联网智能设备、智能水肥一体机、多介质过滤器等高科技随处可见,草莓、人参果等长势喜人。

“智慧农场示范基地通过建立物联网、AI、遥感、智能化管控系统等,搭建从种子到筷子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实现农产品从优地优品到优质优价的全过程管理。”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该基地还将打通种、管、收、储、运、加、销全产业链的数字化链接,构建智慧农业信息化集成示范应用体系,建设数字化赋能农业科学种植平台,打造精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晋中国家农高区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北方地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板块、提升功能农业食品深加工板块、打造中药材研发和创新板块、聚势农业科技创新板块、建设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板块等,创新工作举措,提供要素保障,千方百计调动一切资源,全力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