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14
智能玻璃温室大棚
春意融融,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希望。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厂房错落林立,大棚有序排列,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承载着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
4月9日,阳光明媚,记者走进山西东辉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园区,一只只黑天鹅在水中悠闲地戏水,为这片宁静的园区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不远处,一座座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如同一个个高效运转的“蔬果车间”,静静诉说着科技与农业的完美融合。
在这座2万平方米的荷兰模式现代化玻璃温室里,先进的灌溉系统、智能温控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该公司董事李清叶站在现代化的温室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介绍道:“国内外110余个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种,37个种业新品种筛选推广,10余项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生产设施现代化、生产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数据化、生产流程工厂化,对引领当地群众走向更加快捷的致富之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这里,农民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而是成为了掌握先进技术的产业工人。他们通过参与公司的生产和管理,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还获得了稳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公司携手国内牛肉产业领军企业——年产值达500亿元的重庆恒都集团,率先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了“10万吨牛肉制品冷链项目”。这一项目达产后,年加工牛肉制品可达12万吨,直接带动300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5万至10万农户从事肉牛养殖业、饲草种植,平均可为每个农户年增收5万余元。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打好“农高牌”。作为全省唯一现代农业产业维度承接地,晋中国家农高区大力推进创新要素集聚、人才引进培育、农业示范推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走进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园区,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浪漫的花海世界。该公司总经理籍浩热情地介绍着公司的发展情况。
今年,该公司瞄准药食同源食用玫瑰,致力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目前已发展食用玫瑰近2000亩,那一片片盛开的玫瑰花海,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农民们致富的希望。同时,该公司新建了玫瑰产品加工车间,从玫瑰鲜花的采摘、加工到产品的包装、销售,形成了食用玫瑰全产业链生产,填补了我省一大空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食用玫瑰产业,目前,该公司还紧盯国内外果蔬新品种前沿成果,与国内外大型种子公司合作,引进示范推广的新品种达15大类120多个,公司年生产销售果蔬新品种优质种苗达4500余万株,极大满足了当地及周边省内外农户对果蔬种苗的需求。这些新品种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实施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该公司应用DNA序列的种质识别、草莓病毒筛查等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现保存草莓种质资源200多个品种,通过脱毒快繁与杂交育种,已培育出100多个草莓新品系,草莓种苗优质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在全国十余个省份建立了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年销售优质草莓种苗3000余万株,带动了一大批草莓种植户增收致富。
晋中国家农高区正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这里,科技与农业的融合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创新与发展的步伐让每一个农民都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文 / 记者 王爱媛 图 / 记者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