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16
晋中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走进太谷玛钢铸造企业开展“电保姆进车间”活动。
在山西龙成玛钢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通红的铸件。“与以往相比,如今的生产车间用的不再是以煤炭为燃料的冲天炉,而是以电能为动力的电炉。车间内不再有煤烟味,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车间’。”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像龙成玛钢这样的企业在太谷还有很多,而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晋中供电公司)在推动太谷玛钢绿色智能升级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谷玛钢专业镇是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之一,为顺应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2023年,太谷区出台《晋中市太谷区促进玛钢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玛钢企业进行绿色智能升级改造。如今,太谷区现有玛钢企业112家,年产玛钢产品120万吨,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玛钢之都”。在这一传统产业进行的绿色智能升级改造中,晋中供电公司党委深入实施市委“156”战略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电网建设、营销服务、绿色转型上下功夫,为玛钢特色专业镇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稳定的电力保障。
冲天炉作为玛钢企业传统熔炼设备,以煤炭为燃料,不仅能耗高,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为响应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晋中供电公司党委与玛钢企业共同编制并实施《绿色铸造电能替代方案》,将以煤炭为燃料的冲天炉升级为以电能为动力的电炉。2021年之前,太谷区供电能力仅36万千伏安,玛钢企业实施电炉改造后,需支撑140余座中频电炉运行,原有电网容量严重不足。2024年初,晋中供电公司党委提出“电网扩容+服务创新”双轮驱动战略,通过新建1座220千伏、3座110千伏变电站,将区域供电能力从36万千伏安跃升至106万千伏安,彻底打破原有电网容量不足的瓶颈,为玛钢电炉改造提供坚实保障。
在推动电能替代工作过程中,晋中供电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太行黎明”党员服务队和青年突击队的先锋作用,组织队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改造指导,推动电能替代工作高效落地。截至目前,太谷区冲天炉改造率已提升至98%,年减少标煤消耗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与此同时,晋中供电公司党委聚焦企业降本增效,提出“错峰用电+能效诊断”方案,助力企业电炉浇筑效率提升50%,每年节约电费超过百万元。
为了减少企业往返奔波,提升工作效率,晋中供电公司还在玛钢企业集聚的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打造“电力驿站”,将服务窗口前移至产业一线,提供用电业务办理、技术咨询、能效诊断等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2024年12月中旬,一场降雪席卷太谷,气温骤降。降雪、冻雨、覆冰,都会影响线路,导致停电。作为全国玛钢产业的核心基地,太谷区112家玛钢企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玛钢铸造车间必须保持恒温,停炉超过8小时整炉钢水就会报废!”此时,太谷区玛钢企业的负责人纷纷给晋中供电公司的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鑫打来求助电话。“您放心,我们马上就到!”党员服务队队员们“以雪为令”,依托“1+N”快速响应机制,即1个指挥中心联动N个抢修小组,直接对接重点玛钢企业负责人。抢修队员们在齐膝深的积雪里架设临时变压器,防寒手套冻结在金属构件上,扯脱时带起片片皮肉。但没有人停下——他们知道,每座炉里翻滚的不仅是1600度的钢水,更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灼灼热望。
当黎明刺破云层,玛钢铸造车间,机械臂重新开始精准舞动,数字化中控台的电子屏终于跳出“炉温正常”的提示。这场与暴风雪的较量,最终以玛钢企业智能监控屏上的红色警报全部转为绿色,划上圆满句号。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生力军作用,将党建势能有效转化为促进玛钢企业安全生产的强大动能,今年初,晋中供电公司组织380名共产党员组成服务队再次深入玛钢企业,开展“电保姆进车间”活动,开展用电规范培训,协助企业全面排查电力设备隐患228处。今年3月,晋中供电公司党委成立了本部机关党员服务队,旨在整合机关党员的专业力量和资源,帮助企业更好解决问题,为晋中传统产业焕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的“电力答卷”。
文/记者 张颖 图/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