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23
昔阳郭庄水库
水波粼粼、鱼翔浅底,芦苇摇曳、鸟舞成双……这是昔阳县郭庄水库春日里的美好景色。近日,昔阳县郭庄水库迎来了大批栖息候鸟。湖面上水鸟追逐嬉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在此栖息、繁衍的鸟类,用亲身经历“讲述”着这方土地上生态环境向好的美丽故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在协同治理中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在晋中大地徐徐绘就。
春雨过后,碧空如洗。在市城区潇河湿地公园散步的市民田娇娇,惬意地享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她感慨道:“现在,晋中的天空越来越蓝了,我经常带着家人到湿地公园走一走。这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让人心情格外愉悦。”
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如今,“生活在晋中就是幸福”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共识。
摄影爱好者霍小凡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他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晋中的崇家岭森林、走马槽景区、太行龙泉风景区、云竹湖等地作为拍摄主题,用镜头记录下晋中独特的山水风光之美。多年的摄影经历,让霍小凡对晋中生态与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触。
“晋中现在的环境无需美颜、不用滤镜,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霍小凡说,天空越晴朗,拍出的景色就越通透,真正实现了“拍摄自由”。
水质健康,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市)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强化“查、测、溯、治”,全面加强监管治理力度,全方位、一体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在平遥县里村污水处理厂1号生化池改造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增加设施设备、优化池体结构。该厂承担着南政片区6个村的污水处理任务,改造后处理能力将从每日5000吨提升至1万吨,有效应对瞬间来水高峰,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平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公用保障股股长梁长伟表示:“改造后,在古城用水高峰期更好地发挥处理和调节作用。此举不仅能确保所有来水水量得到全面有效的收集处理,还能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从而为流域水质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有力保障。”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连日来,太谷区“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挖掘机、运输车穿梭作业,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东炉桥边坡修整作业。象峪河太谷区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治理范围为象峪河南田受村至小常村段,治理河道总长15.2公里,工程完工后,将有效保护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免受洪水损害,为群众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太谷区水利发展中心主任乔凯表示:“我们将全面落实‘一泓清水入黄河’战略部署,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科学治理,加快工程进度,全力打造幸福河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湿地显成效,汾河生态更优美。在平遥县惠济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大型吊车有序作业,施工人员细致铺设土工布。作为“一泓清水入黄河”省级重点工程,该工程设计日处理水能力为3万立方米,主要对惠济河河道水质进行深度处理,有效削减入汾河污染物量。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使惠济河河水更加清澈,汾河生态更加优美,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从郭庄水库的生态和谐,到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再到“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的加速推进,我市正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民生改善。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股股清水畅达万户,一项项水利工程惠及民生,河湖长堤如画,文脉不息,发展向优,人水和谐,绘就了一幅“绿水逶迤、碧波荡漾、长堤如画”的幸福画卷。
今后,我市将坚定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把美丽晋中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亮丽的发展底色,书写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文/记者 武玲芳 图/记者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