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3
7月18日午后两点,日头正盛,晋中市中医院肿瘤科的诊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进来。主治医师孙薇丽半挽着袖口,目光专注地为患者把脉。她翻开厚厚的病历本,一页页仔细查阅。面对患者,孙薇丽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她轻声问道:“最近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晚上能睡好觉吗?”说话间,嘴角始终挂着微笑,还会伸出手轻轻拍拍患者的肩膀给予安慰。
患者离开后,诊室里暂时安静下来。孙薇丽靠在椅背上稍作休息,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桌上泛着毛边的笔记本——那是她大学时期就开始使用的,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黄芪、半枝莲等中药的配伍剂量,详细标注着不同肿瘤类型对应的中医辨证思路。
最初写下这些笔记时,字迹还带着几分生涩。那时的她,对肿瘤治疗的认知还停留在书本理论。而如今,这些笔记早已成为她临床实践的 “宝藏”。
2013年,孙薇丽进入山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8年求学生涯,从乌金山下的晨读,到神农药谷的采药实践;从《黄帝内经》的晦涩难懂,到实验室的日夜攻坚,再到临床跟诊时的豁然开朗,在“厚德、求真、守正、创新”校训的浸润下,孙薇丽不仅完成了从青涩学子到专业医者的蜕变,更明白了青春的价值在于以岐黄之术驱散患者病痛的阴霾,将青春热血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长河,在时代浪潮里绽放医者光芒。
2021年,孙薇丽选择留在晋中,成为中医院肿瘤科的一名医生。有人曾问她:“以你的实力,为何不奔赴一线城市发展?”孙薇丽坚定地说:“是晋中这片土地滋养了我,从初入中医院实习时‘大医精诚’给予我的职业信仰,到巷陌里老中医倾囊相授的珍贵经验;从疫情时与师生并肩熬制汤药的日夜,到如今患者康复后送来的每一句感谢……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的成长与责任。比起繁华都市,晋中更需要青年人的坚守,我愿做扎根杏林的守灯人,用所学守护一方安康。”
肿瘤科的工作充满挑战,每一次接诊都是与死神的博弈,每一份病历都承载着沉重的生命之托。但这里也是温情与希望生长的沃土,医者的仁心化作驱散阴霾的暖阳,让患者和家属在至暗时刻,依然能触摸到爱与希望的温度。
去年,孙薇丽接诊了一位晚期肺癌患者,经过多轮化疗,患者虚弱不堪、无法进食,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艰难的喘息。床边的保温桶里,家人准备的饭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却始终没能喂进一口。孙薇丽仔细辨证,开出健脾益气的中药方,并配合针灸。此后的两周,她反复查阅典籍、斟酌治疗方案,根据老人的反应及时调整药方。经过治疗,患者终于可以自主进食了,苍白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家属含泪道谢的那一刻,孙薇丽更加笃定,中医药绝非刻板印象中的 “慢郎中”,而是绝境中点亮生命的璀璨光芒,也是她要用一生践行的使命。
4年来,孙薇丽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累计服务患者400余人。重现的红润面色、重获的安稳梦乡、重启的正常进食……这些鲜活的生命变化也使得她愈发坚信:没有聚光灯的基层,同样能以仁心仁术书写“大医精诚”的动人篇章。
当青春的理想遇见城市的盛情,一场双向奔赴的故事,在岐黄之路上徐徐展开。从青年学子到扎根基层的医师,孙薇丽在晋中这片土地上绽放青春光彩;从政策支持到产业发展,晋中以满满的诚意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记者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