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25
薛国进(右)
白衫浸汗,乡音滚烫。在太谷区任村乡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薛国进。他手捧惠民政策宣传册,耐心地为围坐的村民们讲解最新政策,让政策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这位年轻的宣讲员,正用自己的方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青春华章。
理论传播的深耕者。在任村乡东卜村院士工作站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薛国进摒弃了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立足村里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案例,向村干部们深入浅出地宣讲“三农”工作相关内容。在谈到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他重点强调完善水利设施对于提升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用;在说起乡村产业发展时,他阐述如何利用电商平台、乡村旅游等新兴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薛国进激励大家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政策落地的践行者。作为一名硕士毕业生,薛国进始终认为,学历不是光环而是责任。为了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他在每次宣讲前都要仔细研究政策文件,将文件内容转化为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口语,他常说:“要让大爷大妈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才是宣讲的意义。”在宣讲方式上,薛国进也有自己的“秘诀”:群众“点单”,他来“配菜”。薛国进会通过前期调研了解群众需求,进而确定宣讲主题,并根据宣讲内容确定宣讲地点,他会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讲地设在田间地头,把家风家训宣讲搬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企业、学校和广场等地,真正把好政策、好声音送到群众身边,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知识反哺的播种者。在任村乡的大棚里、果园中、文化广场上,总能看到薛国进忙碌的身影。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留在乡村时,他说:“知识只有扎进泥土才能生根发芽。”在薛国进心中,将新思想、好政策播撒在乡亲们心田,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亦是他扎根乡村的初心所在。如今,这位扎根基层的宣讲员正用最朴实的乡音,把党的惠民政策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的“身边事”,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描绘成看得见的“实景画”。夜幕降临时,文化广场上回荡着薛国进宣讲的声音,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正在任村乡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从硕士毕业生到基层宣讲员、从理论研究者到政策“翻译官”,薛国进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他就像一株坚韧的红高粱,深深扎根在任村乡的沃土上,他将继续用充满真情实感的乡音,传递乡村振兴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