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25
夏日的阳光洒在我市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洋溢着生机和希望。村内,屋舍错落有致;村道上,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论着生活的点滴变化。
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我市聚焦“听民意办实事”项目落实落地,以全市“六张网”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为抓手,聚焦责任落实、识别纳入、信息数据、问题整改等关键环节,坚持责任链、网格链、信息链、问题链“四链融合”,及时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弱项,不断织密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网络。
监测、帮扶一起抓 守牢防返贫底线
“你看这些小鸡,都是驻村工作队刚给买的,再有几个月就能产蛋了,一年的卖蛋收入能贴补不少家用。”在和顺县平松乡合山村,裴富庆指着庭院中新建的鸡舍,欣喜地对记者说道。
拧紧“责任链”,明确标准全面“查”。我市落实“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整合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单位、网格员等帮扶力量,综合考虑其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返贫致贫风险情况等,根据“五必到、六必查”要求,瞄准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基层干部坚持“谁排查、谁负责”原则,运用防返贫监测手机APP,通过“干部述、亲友讲、线上询、进门看、聊天问”等方式,形成“清底+定人+明责+排查+研判+纳入”全闭环排查机制。
全面推行防返贫监测帮扶申报政策和帮扶政策“明白纸”,明确“帮扶谁、帮什么、怎么帮、谁来帮”,做到户户送达、人人知晓。各县(区、市)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大喇叭、微信、入户宣传等方式,张贴政策明白纸21万余张,发放防返贫申报政策和帮扶政策宣传资料25万余份,以政策宣传“零距离”提升群众知晓率。
网格、信息双驱动 让数据更精准
构建“网格链”,严格程序规范“纳”。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村常住人口为对象,我市将每个村划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负责包保,综合运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研判四种方式,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增加承诺授权、民主公开和风险消除三个环节,全面规范监测对象认定程序,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
畅通“信息链”,精细数据账实“清”。我市坚持村采集、乡研判、县审核,优化县乡两级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员队伍,村级建立信息数据会审制度和数据逐级审核录入制度,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积极与应急管理、教育、水利、医保、民政等单位对接,定期开展信息预警、数据共享、数据比对等工作。
问题、整改齐发力 打造帮扶“加强版”
在介休市龙凤镇,党委书记王朝容正在包联的监测户宋丽卿家中走访。宋丽卿今年51岁,因儿子瘫痪在床无劳动能力,母子俩现在依靠每月的低保金生活。
“针对他家的情况,我们积极帮助宋丽卿的儿子吴国樑申请城乡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还在2021年、2022年帮助他兑现医疗救助资金1.9万余元。”说起宋丽卿家中的情况,王朝容一清二楚,“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宋丽卿因照顾儿子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她增加家庭收入。”
聚焦“问题链”,靶向纠治精准“帮”。近年来,我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要求等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对达到风险稳定消除条件的,及时进行风险消除标注,取消相应帮扶政策,保持定期跟踪回访;对风险没有稳定消除的,持续进行有效帮扶,全市所有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个以上,实现监测对象“一户一策一责任人”加强版帮扶。
监测精准、帮扶有力、群众安心,我市正以实干之举,在守护民生幸福的征程上阔步迈进。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