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6
“参加抗日战争时,条件非常艰苦,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冬天下了雪,战士们就在背风处挖出一条仅能容下一个人身体的浅沟,把被子铺一半,躺下去,再盖上另一半……”当听百岁老兵安补元的儿子安如龙讲述父辈的峥嵘岁月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跃然眼前。
安如龙和一起长大的伙伴,从小没少听父亲讲抗日打鬼子的故事。为了不惊扰当地老百姓,部队就在村镇房屋台阶下露宿,有时为了伏击敌人,就彻夜埋伏,在战壕里打个盹就算补觉了。有时急行军,要马不停蹄赶路,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个战士都有个补给袋,里面是干炒面,就着河水或雪水咽下去。“到了艰苦的时候,只剩下黑豆、小米,把黑豆用火稍微炒一下,焙得干一点,用石磨压成碜子,好保存能咬动就行了。每个人都提着一口气,那是要与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为民族独立而战斗……”
1945年7月,安补元在老家榆社参加八路军。那一年他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日军铁蹄之下,中国人民全民抗战,他和村里同年把岁的年轻人一起投入到抗战洪流中。
战争年代,榆社先后有600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将近4万名民兵、民工支前参战,1200余名干部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工作,1170余人为国捐躯,1900余人光荣负伤。作为太行革命老区,榆社被誉为“出兵、出粮、出钱、出干部”的模范县。
安补元是个机枪手,参加过上党战役、平陆战役等。1945年9月,上党战役打响。“从9月20日始,战至24日,其间大雨倾盆,地面泥泞,然我军将士英勇奋发,前仆后继,势不可挡……”这次战斗不仅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粉碎了蒋介石边打边谈、占据军事优势局面的图谋。
1945年冬,为了解救运城之围,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派遣6个旅兵力沿陇海线经河南卢氏、灵宝往北,意图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平陆,增援运城。八路军太岳军区决定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把国民党增援部队消灭在平陆境内。战斗持续了近1个月,全歼国民党驰援部队,确保了运城解放。
安补元多次负伤,最严重的,就是在平陆战役中,“左锁骨上向后向下左肩胛骨内侧子弹贯通,伤左肺,第三肋骨骨折并畸形愈合,右小腿向1/3内侧向外子弹贯通伤,胫骨受损”,鉴定为伤残6级,因伤到肺部,咳喘不断,只好在1947年12月退伍还乡。回乡后,安补元一直在老家榆社县河峪乡固庄村务农,因伤病无法干重活,就承担村里喂牲口的担子,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
安补元生于1925年12月,如今已是百岁高龄的老人。他育有一子一女,夏天跟着女儿在农村生活,冬天就到榆社城里跟着儿子。近日,在榆社县云簇镇女儿家,记者见到了百岁高龄的安补元老人,虽然行动需要人搀扶、言语含混无法明确表达,但他身体无病无痛,吃饭睡觉都好。在儿女的印象中,父亲一生生活规律,特别爱干净,做事认真,耿介直率,有军人风范,对子女影响至深。
据了解,安补元老人已是榆社县唯一在世的抗战老兵。他从战火中走来,心里装着家国,对曾经的部队和战友感情深厚,让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记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