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21
李山岗 刘丽峰
(2)太原市园林古建公司
1982年,太原市园林局将太原园林古建工程队撤消成立太原园林古建筑公司,岳俊德任经理。据他回忆,当时公司先后承包了太原“帽儿巷”(后更名为食品街)改造、五台山明清一条街改造、长治城隍庙的维修彩画等重大工程项目。当时为了加大彩画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榆社人的就业渠道,岳俊德从太谷、祁县、平遥等地招聘了几位老彩画工匠师傅,每年冬天对工人进行培训。另外,由于业务扩大,工程量增加,榆社彩画人员逐年增多,太原园林古建公司也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如河北荣国府、山海关靖边楼等多处省外彩画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甚至走出国门,参与了美国纽约、中国亭园园林古建及彩画工程。岳俊德担任太原园林古建公司经理期间,还将传统的泥塑堆金山水画,改用矿渣和纸板,加快了施工进度,使得堆金山水更具立体效果,也将榆社彩画的传承与发展带入了快车道。
榆社古建筑彩画能够这样完整地传承下来,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历代彩画工匠凭借他们精湛的技艺、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逐渐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古建彩画市场的竞争力。现在,榆社县有几十家古建企业,每年全国的大型古建筑彩画工程项目中,都闪烁着榆社工匠的身影。在今天现代化的都市中,这些手艺人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用这门古老的技艺,为城市的美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榆社“古建筑彩绘”于2011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12月“汉纹锦彩画”又被榆社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榆社彩画名声在外,但近年来大多数是散兵游将,各自为阵,虽有几十家古建企业,但都是一些小微企业,缺乏组织引导,仅依靠无资质、无规模的运营方式生存发展,导致这一传统技艺未能发挥最大效应。
2014年,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正式成立榆社县古建商会,目的是要统筹榆社彩画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商会的成立,为古建彩画行业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使得大家可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榆社古建彩画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17年以来,为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古建商会累计举办了10期彩画培训班,大幅提升了彩画从业人员的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途径。
为传承好古建彩画技艺,努力打造榆社古建劳务“金字招牌”,在榆社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4月组建成立山西省榆社县古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政企联袂,资源整合,将榆社古建产业推向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快车道”。在技艺传承、人员培养方面,坚持“开深渠、养活鱼”的发展思路,不断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从业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渠道和收入。2023年1月30日,榆社县召开了古建产业发展座谈会,推动榆社县古建集团、榆社县职业中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三方深度合作,探索采取“3+2”教育模式,即3年职中+2年专科,毕业后领取初级技工证,打通了古建专业学生的升学渠道,让校企合作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近年来,从古建商会到古建集团,从开设彩画专业班到开展校企合作,榆社县加强古建彩画技艺保护传承,把古建产业打造成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又一新的增长点,让榆社古建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中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芒。同时,对于榆社彩画的理论研究也应当提上日程,让几代勤劳而富有智慧的民间匠人所探索的精湛技艺得到传承和保护,让他们的工匠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而且,榆社彩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由此能够反映过去时代的审美趣味和风俗生活,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笔者所做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榆社彩画,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研究榆社彩画的工作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