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22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把江河湖泊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幸福河湖建设,将其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幸福河湖建设职责,锚定目标任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以节水为底 夯实创建基础
坚决守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管控防线。严格落实全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双控”指标,进一步强化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工业、生活、服务业和大中型灌区斗口以上实现计量全覆盖;积极推进农灌机井“以电折水”试点工作,累计完成102个样本井建设任务。扎实推进超采区综合治理,全市超采区面积缩减48%。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黄河流域10个县(区、市)全部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以安澜为基 筑牢河湖防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双向发力,开展总投资22.3亿元的防洪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河道堤防治理工程40项,治理河道650公里,建设堤防护岸270公里,疏浚河道278公里,进一步夯实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根基。全面落实“四预”举措,成立防汛抢险专家组,搭建水利、气象、水文多部门联合会商平台,及时研判汛情水情发展趋势,科学决策、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错峰拦蓄洪峰,成功应对海河流域“23·7”特大洪水,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防御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守护河湖安澜的综合能力。
以生态为纲 推动河湖复苏
锚定“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水岸同治、溯源管控、治提并举,今年已完成67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13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33.1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补水700余万方,全市7个水质国考断面中,5个国考断面达优良。全市7个省级湿地公园风光秀美。
以文化为魂 讲好河湖故事
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河湖治理中深入挖掘治水典籍、河湖传说、灌溉历史等涉水文化,有效保护万里茶道、汾河渡口、沿河古村等水利遗址,先后建设了河流水情展馆、河湖长制主题公园、水法治主题公园、主题文化小镇等水文化载体,实现了水与人文深度交融,增强了水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升了河湖治理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底蕴。
以绿色为要 推动高质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河湖水系为依托,将幸福河湖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整体布局,探索构建“河湖+”“水利+”融合发展新模式。立足用活水元素、做大水产业、发展水经济,聚全市之力打造乡村振兴廊带、休闲康养廊带、晋商文化旅游链、涉水产业集聚群,实现绿色水产业和绿色水经济的比翼双飞,切实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质提效。(张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