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理论

浅谈晋中市“三新” 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9-22

晋中市委党校 田 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三新”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社会发展和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加强“三新”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推动基层治理的内在需求。

截至2024年底,晋中市“三新”群体已形成覆盖4021个新经济组织、526个新社会组织、124个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庞大体系,其中新经济组织占比近8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晋中市在推进“三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和现实挑战。这些问题既涉及组织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也反映出传统工作模式与新兴领域特性的深层冲突,破解“三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难题,需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构建“数字化、分众化、协同化”的新型治理体系。

一、构建“数字孪生”的党建体系

建设开发集党建宣传、学习教育、组织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如APP或小程序,方便“三新”群体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党建活动。整合信息资源,汇总“三新”领域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党建工作动态、政策文件等,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为开展精准思政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组织覆盖、党员管理、服务需求的实时监测。

二、创新“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是丰富线上学习资源,通过制作短视频、动漫、VR体验等多样化的数字学习内容,以生动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满足“三新”群体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开展线下培训活动,通过微课、场景教育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如在平遥古城、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开展“行走的党课”,将党的创新理论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双向赋能”的激励机制

完善“三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结合群体特点强化正向激励。如政治激励、关怀激励等,通过突出政治荣誉激励、优化党员发展机制等方式,强化“三新”组织群体身份认同。如开展“‘三新’领域先锋党员”“红色工匠”等评选,通过媒体宣传、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增强党员荣誉感;解决“三新”组织群体的现实需求与情感归属。如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免费体检、意外保险、子女暑托班等。

加强“三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基层党建的创新课题,更是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路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理念与手段,将思想引领、利益协调、服务保障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