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平遥,光影跃动间,世界目光汇聚于此。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为晋中市重要的国际文化品牌,不仅显著提升了晋中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成为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展将晋中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艺术表达紧密结合,有效放大了“晋商故里”的文化吸引力。通过这一窗口,晋中不仅吸引了世界目光,也带动了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真正实现了“以展促产、以展兴城”,为晋中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平安守护
从光影到现场 摄影大展的“火焰蓝”
太阳初升,古城消防救援站一队身着“火焰蓝”的消防救援人员已穿过南大街牌楼,开始当天的第一次动态巡逻。他们的脚步声清晰而沉稳,与远处布展工人搬运器材的响动交织在一起,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又迎来一个展览日。
在县衙展区东侧,摄影大展首次设立的消防主题摄影展区格外引人注目。36幅来自山西消防的摄影作品悬挂于灰砖青瓦之间,主题为“水火相淬 生命礼赞”。一张题为《冰上救援》的照片前聚集了不少观众:-17℃的低温中,三名消防员脸颊冻得通红,正仰卧在冰面上进行救援演练。讲解员向观众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是去年1月开展的冰域救援实战演练,为的是提升冰域救援专业处置能力。”
而此刻,和照片里一样的主人公们正在展区执行消防安保任务。今年大展上,古城消防救援站运用“定点值守+动态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在原有41名消防救援人员基础上,又从柳根西街消防救援站增派11名队员协同配合。针对各展区设置的6个前置备勤点,共出动2辆车、23人投入值守工作。
古城消防救援站中队长刘通介绍,在主要展区原柴油机厂展区,专门安排10人组建3个巡逻小组不间断巡查。他们手持便携式灭火器材、灭火毯、强光手电等装备,仔细排查每个角落。配备的红外测温仪和高灵敏度可燃气体探测仪,能帮助队员高效发现狭窄角落与隐蔽空间的火灾隐患。
古城内部的3个流动巡逻小组分别对西大街、南大街等街道开展巡查。这些小组同样配备了急救医药包等应急装备,既能处置火情,也能应对游客突发状况。
看消防主题影展,有消防队员守护,这些藏在照片背后的故事让观展者深受触动。来自陕西延安的游客林先生感叹:“看完图片展才了解到他们在训练和救援中付出了这么多,真正读懂了什么是‘岁月静好背后的负重前行’。”
从清晨到深夜,从展区内部到古城街巷,平遥消防用专业的装备、科学的布防和日夜不停的坚守,为这场国际摄影盛会保驾护航。当观众明日再次走进展场,那些定格水火考验的影像将与他们擦肩而过的“火焰蓝”身影重叠,这是平遥古城特有的安全叙事:“图片内的震撼救援,与图片外的无声守护,共同构成一场关于生命礼赞的立体影展。”(史俊杰)
文化浸润
从电瓶车司机到“策展人”
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偌大的展区,迎来了一群身着统一园服的萌娃,他们注视着作品,认认真真、懵懵懂懂。
“这是我们每年秋天的必修课。能拥有这样的机会,对平遥孩子们来说既是幸运,也是幸福。”平遥煤运幼儿园负责人李敏微笑着说道。她正带领孩子们参观展览,眼神中满是欣慰。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同在金秋时节,平遥春雷幼儿园的孩子们也穿梭在各个展区之间。这些从小浸润在摄影艺术氛围中的平遥孩子,正在成为古城文化传承的最新见证者。
“每5个平遥人中,就有1个从事文化和旅游相关工作。”这句在当地流传的话,在肖三元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曾经开了20年电瓶车的他,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策展人和会展公司负责人。他的转变始于2007年——那年他拍摄的一幅老人与孩子游戏的温馨画面,成功入选摄影大展的“十人联展”。“也是从这次开始,我对摄影有了兴趣,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不是为了要做什么成就,我只是想要记录一些东西。”肖三元说。
慢慢地,看得多了、拍得多了,肖三元对大展的了解也多了。当一些摄影人来布展时,有什么问题也会与肖三元交流,他成了一个业余的“策展人”。
艺术总监张国田无疑是布展期间最忙碌的人,而紧跟其忙碌脚步的正是肖三元。此时的他不再手握方向盘,而是举起相机,记录下张国田工作的点点滴滴。
“是摄影大展改变了我的人生,是张国田总监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肖三元由衷地说道。如今,他的子女都在从事与摄影大展相关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因摄影大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摄影大展带来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变,更是整座古城文化生态的嬗变。大展之外,平遥还相继成立了平遥古城书画院、晋都画院等文艺协会团体,广泛吸纳文化艺术创作人才。
“摄影大展对我的改变实在太多。没有它,我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自信地与人分享我的生活和感受。”肖三元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平遥人的心声。从电瓶车司机到策展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正用光影的力量,悄然改变着这座古城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夜幕降临,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不仅是一场年度的艺术盛宴,更持续滋养着这座古城的文化血脉。
(史俊杰)
形象窗口
“红火”里的晋中 世界眼中的故乡
“这个春节记忆摄影展,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晋中的风土人情,有机会一定要去晋中过一个别样的春节。”9月19日,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山西画报晋中记者站协办的“怡然见晋中:《晋中·春节记忆》”摄影展展区前,重庆游客罗士文难掩兴奋之情。
春节,承载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凝聚着厚重的文化记忆。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让全球华人倍感振奋,也让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焦点。
晋中,这片人文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土地,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更享有“中国社火之乡”的美誉。为了以摄影致敬“春节申遗成功”,2025年新春,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组织发起了“晋中春节记忆摄影比赛”专题活动。活动号召全国广大摄影人深入晋中城乡,用镜头捕捉传统年俗的精彩瞬间、定格人间温情的美好画面,让春节的记忆在光影中永恒绽放。
据“怡然见晋中:《晋中·春节记忆》”摄影展策展人陈卯灵介绍,本次展览从海内外万余幅投稿中精心筛选出196幅作品,分为“千年传承·春节文化的演进”“晋中社火,中国春节文化的活态传承”“商路传薪,晋中社火的全球之旅与文化传承”三个篇章。这些作品以晋中为核心,延展呈现了四海同庆新春的盛大图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春节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依托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台,与来自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作品同台展出。这不仅彰显了晋中地域文化的自信,更促进了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观展人在欣赏一幅幅精彩作品的同时,还能现场观看晋中社火表演,见证千年传承的文化演进,感受家国情怀的文化实践。
陈卯灵说,此次摄影大展,就如同一扇窗口,让更多人看到了晋中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相信,晋中的春节文化将在光影的记录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张凯鹏)
经济动能
展期有限 消费热潮不减
每年9月,平遥这座千年古城便化身巨大的艺术展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佳作纷至沓来,不同风格、流派与题材的作品在此交相辉映,让平遥古城稳稳戴上“摄影之城”的桂冠。而这场艺术盛宴,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如同一股强劲的经济暖流,激活了当地消费的蓬勃活力。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举办,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旅拍店、文创店、餐饮店等文化消费领域,增长态势尤为突出。不少商家直言,大展期间,店内客流量如潮水般涌来,迎来一年中的黄金时段。
“每年举办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对促进平遥古城文旅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古城内一旅拍工作室负责人感慨道。旅拍的兴起,更是为古城文化传播与消费增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游客们通过镜头,将平遥古城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定格成永恒,再借助照片与视频的自我传播,让古城魅力跨越地域限制,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这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更为商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文化,成为推动平遥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今,人们走进平遥,不再仅仅是为了参观影展,而是怀着对艺术氛围的美好憧憬,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尽情消费。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游客们手持相机,捕捉着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文创店里,游客们精心挑选着具有平遥特色的纪念品;餐饮店中,人们品尝着地道的平遥美食,感受着舌尖上的文化。
在平遥古城集福巷小吃街,李金凤的冰糖雪梨生意格外红火。这家店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原柴油机厂展区仅一墙之隔,李金凤笑着说:“摄影大展当天就卖了100多杯,真是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同样在古城做旅拍生意的张大姐也表示,这几天店里咨询和选择旅拍的人络绎不绝。
以展为媒,如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成为激活消费的“金钥匙”,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张凯鹏)
策划:路丽华
统筹:史俊杰 张凯鹏
摄影:史俊杰 张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