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山西开启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能源报时间:2025-09-28

编者按

山西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从传统能源基地到绿色发展先锋,山西资源型地区低碳转型“以绿制绿”的新实践不断涌现。一批批绿电园区在三晋大地拔地而起,以“一园一策”的创新模式,实现绿电直连、就地消纳、产业升级三重共振。本期1—3版,将深度聚焦山西以绿电园区建设为实践的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成果。

▲图为山西省平陆县,荒山披“铠甲”,绿电送万家。郝健/摄

巍巍太行,滔滔汾水,这片曾经以“黑金”煤炭闻名的土地,正在书写绿色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2024年,山西绿电交易量75.4亿千瓦时,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外送电量164.4亿千瓦时,创历史峰值,绿色电力正沿着特高压通道点亮京津苏等23个省市的灯火。

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分类分档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等,鼓励其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研究建立能源行业碳排放核算机制”“推动绿电直连政策措施出台”。此外,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明确绿电直连的适用范围、规范规划管理要求、健全市场价格机制等,为下一步各地积极推动开展绿电直连项目建设提供清晰指引,“绿电+园区”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山西,这一战略早已不是纸面规划,而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现实样板。在这里,绿电与园区深度捆绑,可再生资源就地转化为产业增量,多项核心指标领跑全国,“绿电+园区”至此进入实体化、规模化、市场化并行推进的“快车道”。

以“绿电”为笔,三晋大地正在绘就一幅从黑色资源到绿色能源的转型新画卷。

率先起跑——

锚定绿电赋能园区

在全球绿色壁垒逐渐高筑、我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绿色电力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通行证”和产业绿色转型的“硬支撑”。

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中,绿电直连被列为零碳园区的强制性技术路径,要求通过“就近接入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园区90%以上清洁能源供给。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我国绿电园区建设已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双碳”赛道发令枪响,山西这个“老”能源基地第一个完成“起跑”——以绿电就地消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有效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满足企业对绿色电力和经济性的双重需求,并创新突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政策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先行。

2024年7月,山西省能源局发布《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首次系统提出绿电园区概念。今年1月发布的《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提出,探索开展绿电直连、绿电园区试点示范。今年2月发布的《山西省2025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打造“绿电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的绿电产业园区。

基于此,山西首创性提出并规划建设绿电园区,将山西绿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绿电—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做强“绿电能源+”和绿电新优势,推动山西省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度耦合与协同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护航下,绿电园区从概念逐步变为现实场景。

试点先行,稳步有序推进绿电园区建设。今年以来,山西已经分三批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长治、临汾、运城、晋城等市,从算力、电池产业链、固废综合利用、化工、镁基产业、铝基产业、铜基产业、煤基装备制造、煤层气装备制造、绿色新型燃料、低空经济等产业,差异化布局了13个绿电园区试点,园区碳排放因子降低至全国的一半,满足企业对绿电属性和经济性的需求,实现绿电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能源基地嬗变到绿电先锋,得益于资源优势明显、转型基础扎实。山西“风光”资源富集,集中式、分布式开发条件优越,全省太阳能资源总量属于国家二类资源区,风能资源丰富,为绿电园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作为绿电资源大省,山西建设绿电园区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绿电就地转化,有效承接外资、出口、战新等产业转移,实现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科技信息部总经理万军表示。

硬核创新——

“一园一策”搭建绿色拼图

在山西,绿电园区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园一策”的精耕细作。从晋北到晋南,有以出口欧盟为导向的电池产业集群,有铸造业出口集群,也有绿色冶金产业园,13个绿电试点园区各具特色,构成一幅“绿电驱动产业转型”的多元拼图。

吕梁山北麓、汾河上游,从“煤铁之乡”到“风光双轮驱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岚县最具辨识度的绿色名片。这里是政企协同的创新实践舞台,也是山西绿电园区建设的典型缩影。

自今年5月14日成功获批山西省绿电园区第二批试点以来,岚县经开区绿电产业园区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控股、中广核参与、中能建山西院全过程咨询、山西风行测控提供技术支持”的建设模式,既保证了项目的专业性,又确保了政策的落地性。

数据显示,该绿电产业园区通过建设总投资25.64亿元的省级绿电园区试点项目,将实现年供应绿电8.786亿千万时,绿电消费占比达68%。通过配套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推动园区企业绿电替代传统能源,降低出口产品碳足迹,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步培育绿色算力、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形成以绿电为纽带、低碳为特色的循环产业生态,助力吕梁市建设国家级绿色冶金与精密铸造产业基地。

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经开区绿电园区,正实现从煤都到绿电“高地”的蜕变。

2024年,大同建成并网独立储能项目4个32万千瓦,装机规模走在前列。大同市重点发展大数据、新材料等产业,依托绿电园区建设,吸引众多高科技企业落户,并且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就地消纳。

值得注意的是,园区“增量配电网+绿电直连”的运营模式,更使绿电直连满足50%电力需求,直连消纳电量达到出口欧盟对于绿电的严苛要求,依托增量配电网保障剩余电力需求和冗余新能源消纳,成为新能源消纳和新型产业融合互促发展的样板。

有转变更有蜕变,山西绿电园区不乏绿电高比例领跑者。运城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67%,位居全省第一,并且作为山西南部用电负荷中心,聚焦低空经济、绿色新型燃料、传统铸造产业布局了运城经开区、绛县经开区和万荣工业园3个绿电园区。

度电成本下降、绿电就地消纳,13个园区、13种路径,却指向同一个目标——以绿电为支点,撬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破解资源型地区“高碳锁定”困境。

换道超车——

推动“一煤独大”到“绿电满园”

“绿电园区不仅是能源项目,更是山西转型的‘关键一跃’。”山西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绿电园区,山西资源有保障。排除限制性因素,山西资源和土地可支撑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突破1.5亿千瓦,年绿电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此外,山西电网可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调节性资源发展和电网结构完善,同步可助力新能源就地消纳。

此外,作为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的省份,山西已形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市场+绿电绿证”五位一体、“省内+省间”协同运行的电力市场体系。从地理位置看,山西地处中部,位于东部经济圈向西延伸“第一阶梯”,是贯通东西、承接南北的枢纽,在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中占先机。

对山西而言,绿电园区的意义远超“减碳”本身——既是传统产业“破茧重生”的催化剂,也是出口企业穿越“绿色壁垒”的通行证,更是招商引资“换道超车”的新赛道。13个试点园区规划产业项目投资超千亿元,绿电招商图谱成为各地市“一把手工程”。更重要的是,绿电园区正在重塑山西的发展逻辑”——从“资源输出”转向“绿色溢价”,从“被动降碳”转向“主动造绿”,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

未来,山西绿电园区还将继续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继续探索。在万军看来,山西绿电园区试点建设聚焦产业定位、绿电可溯源、投资运营模式等多维度进行推进,未来应立足园区产业差异化定位,多种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在实践中探索。“例如在投资运营模式方面,立足园区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可采取由园区政府平台公司牵头、或增量配电网投资企业牵头、或绿电电源和产业用户组成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开展。”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山西各级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用地指标、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绿电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绿电成本虽已大幅下降,但与传统能源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多位业内专家建议,未来还需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还要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另外,要进一步完善绿电交易机制,扩大交易规模,丰富交易品种,并大力推动绿电认证与国际接轨,帮助出口企业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贸易新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山西在满足本省绿电需求的同时,要继续扩大外送规模,要进一步加强与受端省份的协作,完善跨省区交易机制,扩大晋电外送规模,特别是绿电外送比例。

万军表示,未来山西绿电园区将成为绿色能源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载体,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企业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为建设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

从“一煤独大”到“绿电满园”,山西正在用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重新定义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涵。其中,绿电园区是化解企业降碳“压力”、激发新型能源体系的“动力”和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活力”。

放眼未来,到2030年,山西将围绕工业类开发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布局一批绿电园区,有序建设一批绿电直连项目。随着一个个绿电园区建成投运,山西正将丰富的能源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不仅为自身资源型经济转型找到“绿色出口”,更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参照的“系统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