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抢”出丰收粮满仓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20

寒露已过,秋意渐浓夜微凉。10月13日晚10时许,介休市城关乡罗王庄村的玉米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两台履带式收割机开足马力,在泥泞中灵活穿梭,宽大的履带像给农机穿上了“防滑鞋”,稳稳托起机身。随着割台飞速旋转,玉米穗被源源不断卷入机身,脱皮、摘穗一气呵成。介休市金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梁金武与村民们干劲正酣,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收夜战,在这片田野上火热上演。

“今晚加把劲,能抢收一亩是一亩!”梁金武的声音穿透夜色,坚定又有力量。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泥泞,传统轮式收割机在泥泞田块里“寸步难行”。可地里成熟的玉米等不得,罗王庄村迅速启用履带式收割机,趁雨歇初晴,分秒必争开展抢收工作。

“这些履带式收割机就是我们的‘护粮王牌’!”梁金武眼眸里映照着金黄的玉米,写满了对丰收的珍视。“天气预报显示,过几天雨还要来,我们必须趁天晴抢收。成熟的玉米如果烂在地里、发了霉,那才叫心疼!”

那一夜,梁金武与村民们连轴奋战,成功抢收玉米40余亩,按湿粮估算,每亩能收获约2300斤籽粒。

履带碾过的痕迹里,藏着丰收的底气;机器的轰鸣中,飘着粮食的清香。据悉,为全力保障秋粮抢收,截至目前,介休市已投入19台这样的履带式收割机,分布在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赶,在泥泞的田垄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移动护粮线”,成为秋收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收得下,还要储得好。就在几天前,一场与潮气赛跑的“烘干战”刚刚告捷。介休市农机部门接到洪山镇大褚屯村周边、汾阳汾孝东高速口附近农户求助电话——连续降雨导致刚收割的高粱出现发芽,急需烘干。农机部门立即启动“三秋”生产应急响应机制,连夜调配一台日处理10吨的移动烘干设备,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安装调试,迅速阻断了粮食霉变风险。

为抓紧烘干高水分粮食,介休采取“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设立区域性烘干中心、移动烘干点,有效解决粮食霉变风险,切实守护农户收成。对未能及时烘干的粮食,则充分利用村委大院、闲置厂区等场地摊晾,全力守住粮食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归仓。

目光从介休望向整个晋中大地,“抢”字已然成为今年秋收的关键词,守护丰收的场景在各地不断上演:在昔阳县赵壁乡,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与群众迅速组成抢收小分队,深入向日葵田,确保“金色产业”颗粒归仓;在祁县,农技人员穿梭于各个设施蔬菜基地,精准送技上门,全力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从争分夺秒的田间抢收,到紧张有序的转运调度,再到与潮气争速的烘干摊晾,一条环环相扣、紧密咬合、高效协作的“护粮链条”全速运转。

晋中儿女正以众志成城的决心、务实高效的行动、协同作战的默契,将 “丰收在望” 的美好期盼,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转变为 “颗粒归仓” 的踏实与安心,合力唱响沃野“丰”歌。

本报记者 李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