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20
如果把城市发展比作一场奔赴未来的长跑,营商环境便是脚下的赛道——赛道够平坦、够宽阔、够贴心,企业才能跑得稳、跑得快、跑得远。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擘画的“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宏伟蓝图,以转型发展为战略牵引,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在此背景下,我市出台《晋中市2025年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首次高站位、系统性、前瞻性地将“营商”与“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构建产业全方位“共振式”发展格局、健全产业全周期“管家式”服务模式、完善产业全链条“特色化”保障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产业营商新生态。《要点》明确了14条关键举措,涵盖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优化经营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打造“晋心办·暖企驿站”服务平台、全面应用省级涉企政策服务平台、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规范涉企执法检查等内容。从政策普惠性的“大水漫灌”,到聚焦产业发展的“精准滴灌”,每一条举措都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每一项要点都瞄准产业发展的现实痛点,标志着我市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一个以产业为核心、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从“普惠营商”到“产业营商”的战略升维,绝非偶然一跃,背后是我市以“服务至上”为笔、以“改革创新”为墨,在优化营商环境画卷上写下一幕幕贴合企业需求、契合发展实际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县两级营商环境局为突破,在“六大环境”上系统发力、改革破局上敢闯敢试、服务提效上用心用情,既以“全链条”改革打通审批堵点,又以“定制化”服务破解企业难题,一步步将营商环境的 “软实力”转化为企业成长的“硬支撑”、城市发展的“强动能”。
以改革为钥——
疏堵点、破壁垒、优体验,让政务服务“快车道”驰骋
在平遥县政务大厅顺利办完美容店许可的侯女士,脸上满是欣喜:“现在进政务大厅这一个门,所有手续全搞定,‘高效办成一件事’真是帮我们创业者解决了大难题。”这份对办事便利的真切认可,不仅停留在侯女士的个人体验上,更成为无数群众在办理其他相关事项时的共同感受。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市把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政务服务升级、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次申请、一次提交、一套材料、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线上一网通办,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让“易办、快办、好办”成为企业群众的办事常态。省政务服务平台上线45个“一件事”模块,我市可上线办理44个,已累计办理1.4万余件。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等走在改革前列。
为着力破解市、区两级审批服务难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试点推行行政审批服务“市区一体化”改革,重点构建了覆盖“受理—审批—出件”全链条的标准化体系:在事项标准化上,梳理市、区两级审批事项501项,明确事项名称、申请材料等15项要素,并将榆次区卫生许可证、二次供水等78项高频事项首批纳入跨层级通办范围试运行。在流程标准化上,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对跨部门事项推行“集成办”,通过局际联席会议、联合勘验等机制实现“一个时限多证到手”。在服务标准化上,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围绕企业全周期需求整合政策申报、人才服务等关联事项,推出“假期不打烊”“证照临期提醒”等标准化特色服务。从“重复填10余项信息、等20天审批”到“交一套材料、5 天办结”,审批服务的效率跃迁,藏在标准化改革的细节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晋中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以涉企行政检查“40条规定”为抓手,破解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难题,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粗放式”向“精准化”升级。制定出台《晋中市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指引》《关于加强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晋中市行政执法中开展全过程普法工作指引》等系列文件。这些制度的落地实施,显著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为各类经营主体在晋中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强化执法刚性的同时,突出柔性服务,精准破解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依托“双百筑根基·金融惠万商”普惠授信活动,推动“信易贷”“小微易贷”等产品推广落地,通过信用赋能提升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项目“惠商保”落地扩面,为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持续经营、人身意外、财产损失等多项保障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宣讲会21场,推送公益短信180万余条,入户宣传超万次,App注册用户超3万户。6月17日在介休市举办的“惠商保”集体理赔仪式,现场为149户个体工商户发放理赔金379万余元,理赔总额及户数创历史新高,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以驿站为桥——
搭纽带、办实事、解烦忧,让涉企服务“港湾式”守护
“有你们的服务,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近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星禾药业董事长张学军到访“晋心办·暖企驿站”后感慨道。他专程前来,希望借助这一平台精准对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惠企政策,特别是在项目申报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具体支持。暖企驿站负责同志现场梳理政策,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解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推动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此次交流让“驿站在身边、难题当场解”的服务承诺再次落地,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了生动注脚。
暖企驿站的诞生,源于对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痛点的精准破解。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造“晋心办·暖企驿站”服务平台,将服务范围拓展到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既关注审批环节的效率提升,更注重从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市场监管、法律服务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让暖企服务真正贯穿企业成长始终。
“晋心办·暖企驿站”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资讯合规指导服务体系,实现政策“精准滴灌”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线上,依托山西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山西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多渠道收集问题,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差异化指导服务。线下,设立涉企专窗,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全周期“法律托管”服务。截至目前,暖企驿站已为企业服务2400余次,用一次次务实的行动,让服务不再是“纸上的承诺”,而是企业能真切感受到的“身边温暖”。
以数智为驱动——
破壁垒、提效能、强支撑,让营商生态“高水平”塑造
对企业而言,营商环境的优劣,藏在办事的每一个细节里——是跑一次能办成,还是要反复奔波;是政策主动找过来,还是得自己四处打听。当数字技术遇上营商环境改革,这些问题便有了新答案。
近年来,我市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构建起“破壁·赋能·增效”三位一体的创新逻辑链条,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打造数智政务新标杆。
破壁先行,重构协同架构。持续推进部门协同、信息共享,进一步梳理可减免的申请材料,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全面梳理、规范优化行政审批事项 261 项,减报材料 221 个。依托“山西省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优化系统功能,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数智赋能,重塑服务生态。在“政策找人”上,运用大数据开展临期证照精准提醒,提供“提前告知+指导办理”服务,减少企业因过期导致的经营风险;创新打造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24年累计上线涉企政策3730条,配套发布政策解读245 条,开放项目申报203项,实现从政策发布到申报落地的全流程线上服务;创新推出“边聊边办”智能导办服务,依托政务服务网平台,集在线办理、智能咨询、实时信息同步于一体,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办”转变。
不仅如此,12345热线创新“多口归集、一口受理、一口派单”模式,依托“1+2+N”智能系统,实现群众诉求“一平台响应、多渠道服务”。
未来的竞争,终究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能力,以政务服务的“温度”涵养经营主体的“热度”,让晋中不仅成为营商环境的高地,更成为企业逐梦、人才扎根的幸福之地。
本报记者 郭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