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应对低温寒潮天气,农科专家提出对策

来源:山西日报时间:2025-10-20

应对低温寒潮天气怎么办。10月18日,记者采访了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部分农科专家,专家们针对不同动植物特点给出专项应对方案,全力护航农业生产和养殖。

动物养殖以防寒保暖为主,强化营养与防疫。专家张建新建议,用塑料薄膜、门帘封闭羊舍,为怀孕母羊和羔羊设置保温区,及时清理粪便,并在午后进行通风;提高饲料中玉米的比例,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物质,且需使用温水;定期消毒养殖设施,严格执行免疫规程,密切观察肉羊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诊治。肉鸡养殖方面,专家李培峰提出“先保生存、再保健康、后强体质”的原则,封堵鸡舍漏风处,启用备用热源,在夜间补充光照;中午进行短时通风,检查饮水系统,用生石灰吸收湿气;在日粮中添加1%—2%的植物油,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复合维生素,加强消毒工作,及时隔离病鸡。

植物种植要分类施策,兼顾保温与防病。不同植物耐受度不同,专家按类别制定差异化方案。设施蔬菜需加固棚体,采用多层覆盖方式保温,连续阴冷天气时进行补光加温;放风、浇水、施肥均有讲究,低温高湿环境下暂停整枝,采用烟剂或微粉剂防治病害;设施花卉要清除老黄叶和霉苞,控制浇水量、减少施肥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修复破损薄膜、通过多层覆盖保温,根据实际需求补光或遮光。食用菌栽培方面,专家杨杰建议香菇种植户排查并修补栽培设施,做好棚内热量保存,必要时进行加温,合理调整出菇期,利用余热提升发菌效果。专家杨忠义提出,露天地被花卉需在寒潮前做好覆盖防护、对基部进行培土,疏通田间沟渠、控制浇水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寒潮后及时清理冻害叶片与花蕾,喷施磷酸二氢钾帮助其恢复生长。

“抢收小分队”与时间赛跑

党员干部与群众在田间抢收向日葵。

秋雨暂歇,天空放晴。10月14日,昔阳县赵壁乡的万亩向日葵种植基地重现耀眼的金色。200余名干部与群众组成的“抢收小分队”,挥镰收割葵盘,开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收决战。

“前段时间连续阴雨,葵盘在秆上多挂一天,霉变风险就大一分,农户们心里急得像着火!”平原村种植户田新玉道出了大家的焦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赵壁乡党委、政府启动应急响应,通过乡村两级干部群、党员联系群等渠道,在一天内迅速组织起一支由乡机关干部、各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村党员及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

“我们采取‘分村划片、责任到人’的包保机制。”赵壁乡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确保每一块农田都有人负责,每一户困难家庭都有对口帮扶。”

川口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崔莹已是连续三天参与抢收。她一边利索地将葵盘装入编织袋一边说:“除了抢收,我们几个年轻人还负责统计各户收割进度,并协调村里的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硬化场地作为临时晾晒点。”

据了解,全乡目前已累计抢收向日葵超过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赵壁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统一协调烘干设备,并对接本地榨油厂,全力保障后续的晾晒、收购、加工环节,确保群众的“金色产业”稳稳地转化为鼓鼓的“金色收入”。

高平抢收抢烘护航秋收

10月14日,在高平市北城街街道王何北村的玉米地里,两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正紧张作业。一排排玉米被快速收割、脱粒,随即被送往烘干塔集中烘干,有效保障秋粮品质。

高平市炎谷丰供销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锞介绍,今年,该公司共种植玉米近1万亩。秋收期间遭遇连续降雨,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迅速制定应对方案,一旦出现晴好窗口期,立即采用适用于小块地、泥泞田及山地的履带式收割机,实现“人歇机不歇”的作业模式,每台机械日均收割玉米40余亩,最大限度降低降雨对秋收的影响。

目前,该公司共投入15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30台运输车及2台烘干机,全力推进“抢收+抢烘”同步进行,确保秋粮颗粒归仓。除自有作业车辆外,还协调了跨区作业农机,“预计20余天可完成全部1万亩玉米的收割任务。”

高平市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44.3万亩。市农业农村局调度4支应急抢收队、7个粮食烘干点,为有需求的农户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同时组成了以技术、土肥、种子等方面农技人员为主的5个技术指导小组,分赴全市15个乡镇(街道)指导“双抢一保”工作开展,积极引导农户利用晴好间歇天气,加快排水散墒和粮食收获,为后续播种创造条件,并同步推进秋播技术指导和农资调配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共调度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500多台,抢收秋粮玉米11万亩,累计烘干粮食超350吨。